儿臣觉得,北方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太少。因此迁都北平是势所必然。
如果迁都北平了,必定要从南方运粮,如此一来运河沿岸就兴盛起来了。
营建新都必定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,这些都可以使北平周边景气起来。
新都建成后,大量的官绅之家迁过去,也可以增加北平的人气。
朱元璋道你说得甚是。咱们的头号敌人是蒙古鞑子,虽说沿长城沿线摆了九个藩王,但是也得背靠庞大的人口作为支撑。
朱标道迁都是千年大计,关系到大明的国运兴衰,必须得做。不然几十年后,鞑子又势大了,到时候北方一片空虚,何以抵抗?
如果再出个懦弱无能的子孙,就又重走赵宋的老路了。燕云是中原门户,必须天子坐镇,才能万无一失。
但是迁都实在是一件无比艰难的是。一是耗费太巨大,国库难以支撑;二是迁都将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,反对的人一定是一波接着一波。所以儿臣的设想是,积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功,完成迁都。
朱元璋怒道咱说迁就迁,谁敢反对?
朱标说道明着肯定没人敢反对,但暗中使坏总是有的。
朱元璋更生气了,谁敢使坏,咱打烂他的狗头!
朱标意味深长地笑了笑。
儿臣粗略估算,完成迁都至少需要三千六百万两白银,即使平摊到二十年,每年也得一百八十万两银子。这么大一笔数,从哪里出的来?
朱元璋摸了摸鼻子,要这么多吗?
要!只会更多,不会更少。
那就有点难了,要不还是再缓几年吧?
再缓,黄花菜就凉了,没钱可以想办法搞钱啊,我有一座几百年也挖不完的银山,老爷子,你要多少银子,你跟我说啊。
朱允熥故意咳了几声。
朱标惊问道是谁在里面?
是允熥,他昨晚就睡在咱这里。
如此机密的事被儿子听见了,朱标十分不悦,嗔道
这个畜牲,明知道我和爹在这里说话,为什么还要偷听?气死我也!
朱允熥心里一万匹卧槽马跑过,当太子就可以这么蛮不讲理吗?你的确不知道我在这里,可我也不知道你要来啊!
他听见脚步声走进来了,忙拿被子蒙住头,假装打呼噜。
朱标怒而掀开被子,喝道别装了!滚起来!
第53章 举步维艰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